首页>语文视野

重读《百年孤独》:魔幻之境与史诗

2022-12-07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自从问世起,《百年孤独》就轰动了西班牙语文学界,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杰作。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作品中完美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把真实的人物放置在真实的地点,让他们遭遇超现实的或者魔幻般的事件,形成对拉丁美洲现实的富有特色的描写,即成功地完成“魔幻”的现实转化。马尔克斯认为魔幻和现实本就一个整体,“现实不止是杀人的警察,所有的神话、传说,人们生活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现实”,“魔幻”是拉丁美洲人观察、体验以及传达世界的固有方式,魔幻与现实在具体的小说创作中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而恰恰是一个统一的世界。《百年孤独》正是借助魔幻现实主义这面多棱镜,马尔克斯从令人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马贡多奇迹中折射出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特征,痛苦自觉地传达出拉美被排除在现代文明之外的孤独主题。

在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一方面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作品呈现出虚实迷离、真假难辨的风格,故事在非理性,反逻辑中展开。在《百年孤独》中,本来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物和经验,经由马尔克斯魔幻之手,有时变为神话,有时变为梦幻,有时变为荒诞,似乎无所知又似乎无所不知地不自觉地触及到意识深层领域里丰富的种族经验,从容地将被压抑的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密码充分有效地传递出来,给读者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感受,唤醒对事物全新的认知和体验。生活的经验告诉人们,当周围的一切都为个体所熟知的时候,个体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似乎变得固定化、机械化,个体的感受力就会变得迟钝,此时刷新或者重建个体感受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将周围世界“魔幻化”。在《百年孤独》中,作者正是藉此营造了一种孤独氛围,展示了一个充满神奇与狂欢的家族兴衰故事,成为照亮孤独家族孤独困境的一面镜子。

“与其说马贡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在《百年孤独》中,创建并生存于马贡多的布恩地亚家族所展示出来的生命的姿态,无一不用其独特的方式阐释着“孤独”的内涵,尽管他们“相貌各异,肤色不同,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孤独的恶习在家族中周而复始、代代相传,使人冷漠、绝望,在亲人面前筑起一道无形的墙;他们之间缺乏信任,互不了解,没有共同的思想和相通的感情;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惯性,一种生存状态。尽管其中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在马贡多,一个个备受孤独折磨的灵魂,诉说着时代的风云变迁,诉说着历史的悲痛,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在忍受孤独的煎熬,而是沉浸其中饮鸩止渴,任由孤独耗尽灵魂,耗尽自身,其主体意识完全溃散于孤独中。孤独是布恩地亚家族的群体无意识,像瘟疫一样依附在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与马贡多的诞生直至消失相始终。

“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各种徒劳的姿态”,从哲学的层面看,生存与死亡是生命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百年孤独》中,作者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了一个人鬼混杂、生死交融的奇异世界。因决斗被布恩地亚杀死的普罗登肖·阿基拉尔的鬼魂不断地出现在布恩地亚夫妇家里,寻找一切可以洗涤伤口的水源。为了摆脱纠缠,他们被迫离家出走,这也成为马贡多创建的缘起。但为了躲避阴间死亡的孤独和另外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死亡,在墨尔基阿德斯死后标注的地图的指引下,阿基拉尔又追踪到马贡多,与杀死自己的仇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与吉卜赛人一同来到马贡多开启了这个世外桃源与外界联系的墨尔基阿德斯,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既了解过去,也能预测未来,在遇到死神后也“因不堪忍受孤寂又重返人间”,决定到这个尚未被死神发现的角落来藏身。在第六代奥雷良诺最后一次碰到墨尔基阿德斯时,只看到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影子在喃喃地说“我在新加坡的沙洲上生热病死了”。墨尔基阿德斯死前留下记载着马贡多历史的羊皮书,死后不甘寂寞的幽灵又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为布恩地亚的子孙指点迷津。还有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生前被绑在栗子树下受尽孤独,死后又逃离阴间的孤独重返马贡多,在栗子树下孤独地徘徊。生活在马贡多的人们,活着的时候孤独的生命在走向死亡中延续,死后孤独的亡魂也并没有完成生命的自然终结。正是生也孤独、死也孤独,是死的终结与虚无启发了生,如果死缺乏意义,那么生命也毫无价值。

从地缘政治意义上,美洲是一块孤零零的四周被汪洋大海包围着的陆地,在漫长的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古老的印第安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有相当长的时期不为人所知,是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孤立自足的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也就发现了它的孤独。殖民者一手高举着剑与火,一手拿着十字架,用钢铁和精神的武器征讨和驯服殖民地人民,开始了对拉美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史诗一样的《百年孤独》,从菲南达身上反映出两个民族或者两种文明的冲突,仿佛欧洲宗教文明在拉丁美洲的深入。在小说的开始,马贡多人依据自然的法则生活,但随着尼卡诺尔·雷依那神父的到来,以及“丘八”安东尼奥·伊萨贝尔神父的接替,马贡多开始失去传统价值观念的支撑,陷入宗教力量的重压之下。在布恩地亚家族内,外来的高地人菲南达作为一名标准的基督徒,在乌苏拉死后操控整个家族很快变成一座陈规陋习的堡垒,陷入龌龊、慵散、倦怠和没落的泥潭。但虔诚的信仰并没有保护上帝子民的安全,额头上画着抹不掉的“圣灰十字”的奥雷良诺上校的十七个私生子,一夜之间全死在暗杀之下,子弹无一例外地从“圣灰十字”的中心穿过,乌苏拉“毫不畏惧地向上帝发问,祂是不是真的以为人的身体是铁打的,忍受得了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人性改变了,人格扭曲了,对上帝的信仰失落了,马贡多人在失去上帝温暖关爱的冷冰冰的世界里没有了精神依傍,在眼花缭乱的繁华与喧嚣中迷失了自我,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面对外来文明的冲击,马贡多以往的生存历史与文明经验,未曾为迎接和吸收先进陌生的文明做好从容的心理准备,因而,好奇、惶恐、盲从、迷乱几乎成为一种必然的心态;同时新的文明以一种“话语霸权”的姿态出现,无限夸大和炫耀自身的优越,又毫无廉耻地大肆掠夺,所以马贡多虽然努力摆脱过去,却又被未来别有用心地拒绝,就只能哀叹“我们将一辈子烂在这里”。马尔克斯说“孤独”是布恩地亚家族的人相继失败的原因,也是马贡多毁灭的原因,这种孤独和拉美大陆内在的孤独连在一起,形成全球化时代后殖民话语的一种体现。正如马尔克斯所说“用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我们愈来愈不为人所知,愈来愈不自由,愈来愈孤独”。

在茫茫宇宙中,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智能生命存在的痕迹,人类这种“万物杰作”的地位也因缺乏平等的对话者和万物保持着距离。帕斯指出:“孤独,即所谓感知之孤单,对世界漠然以及同自我之离异”,孤独既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更是现代人无法回避的经验,是虚无痛苦中一种无家可归的精神漂泊。人类社会越是发展,越是将个体划入到特定的集群里去。远古先民自我意识不发达,因此能与自然、他人浑然一体,和谐相处,创建之初的马贡多即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想方设法离开田园向现代文明迁徙,浑然不觉间失去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识和感受。当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逃离了“鸡犬相闻”的传统,钻进钢筋水泥的都市文明时,实质上已经封闭了相互了解的窗户,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孤独。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物质文明程度高于以往任何时代,而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精神痛苦比以往更为显著,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个人被赋予自主、独立的地位,挣脱各种束缚,向无知和偏见开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构建以城市化为主要标志之一,独立的个体动辄生活在人口数以百万计的现代大都市中,崭新的生活环境,塑造了本雅明所说的现代人的“感官知觉方式”,即现代人既是高度独立的,又是极度孤独的。恩格斯最早注意到现代人有一种“不近人情的孤僻”。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伦敦的城市居民“彼此从身旁匆匆地走过,好像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好像他们彼此毫不相干”,“谁也没有想到要看谁一眼”。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发现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了,心理距离或精神距离却拉大了,人群中的个人是最孤独的个人,“这是独立的相对物,是个人(他在都市里享有独立)为独立而付出的代价”。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拉美文学因为孤独主题所具有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而获得了神奇的生命力,以其丰富的文学性走向了世界文学的前沿。在《百年孤独》中,布恩地亚家族处在封闭愚昧与外来文明的撞击造成的精神断裂中,凭借作品中的不同人物姿态各异的名字与禀性,作者完善着对拉美人的研究,在这个孤独铸就的小天地里,每一个个体均是一个“小宇宙”,如同一滴水昭示着大海的秘密,而每代人又在孤独遗传密码的双螺旋循环发展中,喻示出拉美发展的缓慢,象征了它的停滞状态,从中揭示出拉美更深层次的孤独——贫穷与落后、愚昧与野蛮、因循守旧、与世隔绝,以致必然被连根拔起的命运。马贡多这座镜子城,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第六代“如同在照一面会说话的镜子”译读出全本羊皮书的时刻,最终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映射着拉美封闭、停滞、愚昧、落后的小镇彻底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了。

“也许回顾是一种前进的方式”,马尔克斯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度俯瞰着熙攘的人类世界,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寻找着拉美迷失的精神家园。虽然作者没有为布恩地亚家族规划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但这种结局无疑对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产生着一种警示作用,对孤独的抗争由此构成小说创作的真正意图,作者以其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反殖民、反独裁、反霸权的深邃的“拉美意识”,寄予着渴望建立乌托邦的美好愿望。正如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中所说:“这将是一个崭新的、灿烂如锦的、生意盎然的乌托邦,在那里任何人都不会被人决定死亡的方式,爱情真诚无欺,幸福得以实现,而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马尔克斯用一个隐喻指出,布恩地亚家族经历末世审判,从死亡中复活并将获得永恒的生命,但要做到这一点,“百年孤独”的家族必须首先不再“孤独”,敢于走出和现代文明相互隔绝的历史怪圈,积累起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展望新生世界。


更多阅读
  • 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曹..

    2024-06-08

    2024年5月12日,“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曹文轩创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 查看详情
  • 复旦附中名师追寻语文教学之道..

    2024-04-01

    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其实是因为一连串的意外,在我小的时候,是万万想不到自己将来会从事这个行当的。.. 查看详情
  • 郭娟:卞之琳的诗文与青春往事..

    2024-01-12

    卞之琳的诗,是让人着迷的一个谜。诗都不长,字句端丽明白,意涵幽远,似乎感受到什么,却又迷蒙着,不可清晰道出。如眼.. 查看详情
  • 铁凝 : 锤炼语言,不能光说不练..

    2023-12-15

    当我们具备了感受生活的能力,也有意识地去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对理解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 查看详情

Baidu
map